来自江苏省的陈文革今年35岁,是广东安普智信电气有限公司技术总监。2012年至今,获得实用新型专利20余项,在申请发明专利2项,科技成果转化16项,2017年编写了产品技术规范,通过了东莞市质量监督局备案,并被多家招标机构所引用。曾先后获得东莞市政府颁发的首届“首席技师”、东莞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颁发的“名城工匠”、广东省质量协会颁发的“首席质量官”等荣誉称号。
“我只想做产品开发”
2008年,电子技术专业毕业的陈文革刚从大学毕业,就找到了专业对口的工作。但是在工作一段时间后,陈文革希望自己能有更多的提升,于是毅然辞职,并参加了扬州市人力资源局举办的电器方面的培训。在结业后,陈文革进入了一家高压电器设备公司,专门负责销售服务工作。
在做售后服务时,陈文革认识了现在的老板袁睿。袁睿当时在一家国有电网公司任职,“刚认识陈文革的时候,就觉得他样子很老实,接触多了,发现他很有想法,跟我也很合得来。”
后来,袁睿注册了广东安普智信电气有限公司,主要做的是销售,经营多年,公司业绩没有太大起色。“我跟几个股东对公司的前途多次探讨,其实就是两个选择,一是继续做好经营销售,二是转型。”但是具体怎么做,袁睿还没拿定主意。
“我从小就喜欢捣鼓东西,现在的工作就是对产品的维护,感觉有点乏味。”2012年,工作4年的陈文革深感工作到了一个瓶颈期,他想换换环境。“当时老板就问要不要去他公司。我很直接跟他说,你的公司是做销售的,我没什么兴趣,我想做产品开发这块。”陈文革说。袁睿也深知,要想将公司做大做强,转型升级势在必行。于是两人一拍即合,广东安普智信电气有限公司重心从销售转向产品开发,陈文革入职。
陈文革虽然从事高压电器设备多年,但是一直负责的是产品维护。他深知书本上的理论知识,与实际的生产实践存在一定的差距。为了让自己的技术理论与实际生产很好相结合,进入公司后他主动要求从基层员工做起,脏活累活抢着干,谦虚谨慎,诚心诚意的请教行业中技术专家,从中找差距,找问题,在实际工作中不断提升和完善自身能力。
勇挑重担,研发新产品
2012年6月,陈文革领队对新型永磁智能断路器进行了研发。为了保证产品性能的稳定和可靠性,从产品设计、组装、验证等都是亲力亲为,废寝忘食。为了攻克技术难关,掌握第一手数据资料,陈文革经常是在别人休息的时候,他却在实验室用3D软件模拟设备运行、记录数据,一直到深夜。“产品研发前期都是一个烧钱的过程,我们这个项目,一次产品的验证,就需要花费20万。”陈文革表示压力山大。“天下做老板都有这个通病,赚钱的时候就笑,花钱的时候就很肉疼,”袁睿笑称,不过以他多年的经验判断,产品研发成功后,给公司带来的利润将是巨大的,所以他一直都给予陈文革团队有力的支持。
一分耕耘,一份收获,经过三个多月的研发和调试,新一款的永磁智能断路器成功问世。新型永磁智能断路器,不仅解决分闸速度慢的问题,同时还增加双电源控制、手动分合闸、测量与保护功能;该新型永磁智能断路器的研发成功,使整体零部件不足市场同类产品的40%,结构极为简单,此项技术提高了该公司在柱上断路器领域的技术含量,生产成本降为原来的50%,增强了公司的竞争实力。仅此一项,2017年就为公司创造经济效益2000余万元。
新型永磁智能断路器的成功研发让公司对陈文革的技能水平和工作业绩有了全面的认识。2012年10月,广东安普智信电气有限公司专门成立了由其负责的技术研发部,主抓技术攻关,新产品、新技术的开发,配合项目部开发、实施新项目。技术研发同时,技术研发部还担负着联合项目部开发新项目的重担。陈文革与公司五名技术员签订了技术培养责任书,从掌握技能、生产试验、技术创新、传授知识等方面做好了传帮带,使得“结对”公司技术员的知识技能水平有了长足的提高。“结对”技术员黄水平由于善于钻研,工作出色,如今已经被选拔为管材生产车间的带头人;“结对”技术员张毅力已具备技术和管理方面的优势才能,也由一名技术员被提拔为智能设备制造车间主任。
几年来,在陈文革带领下的技术研发部,积极配合公司项目部,累计开发新项目达16项,其中ANP-12型永磁智能真空断路器被广东省评为高新技术产品。
临危受命,跨领域挑战
随着市场竞争力的增加,单一产品面临着生存危机。2017年,陈文革做了市场调研,撰写了一篇《公司未来五年发展规划》报告,递交给了公司领导层,经过全体股东的多次讨论,最终采纳了陈文革提出的产品多样化跨领域的建议。陈文革又一次挑起重担,负责新科研项目的研发。他花了三个月时间,走访了南方电网分公司、国家电网分公司、市政工程建设等企业,与一线工人进行交流,发现市场急需一种可替代涂塑钢管(质量重)和PVC管(有污染)的电缆保护管。回到公司后,陈文革写了一份针对环保材料制作的电缆保护管可行性分析报告,得到了公司领导层的一致认可,他被任命为环保型电缆保护开发负责人。
由于陈文革是机电方向的专业技术人员,本次项目确是化工领域方向的,他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压力十分巨大。时间紧,任务重。这些都没有让他害怕退却,他毅然接受了公司的任命,开始查阅相关资料,分析多种材料性能,不断的分析验证,再分析再验证。“新开发的这种环保电缆保护管在研发过程中,需要解决很多问题,如材料开发、生产过程中管材的温度、复合过程中管材四周受力问题。”陈文革说在这些主要问题下,还有很多隐藏的问题。“那段时间,是从事技术研发工作以来最大的挑战,”陈文革工作时间不分昼夜,一心扑在研发工作上。苍天不负有心人,陈文革的努力没有白费,经过他选材调制的配方,制样得到的参数优越,性能稳定,符合环保要求。可以在任何一家生产的寄出机上成型管材,为公司节省了一大笔设备采购成本,同时为公司转型打下了坚定的基础。
新型环保电缆保护管配方试制成功以后,陈文革并没有因此止步,而是在怎么降低生产成本上继续努力改进创新。在管材生产工艺和产品外形上面作为重点,市场流行的产品,都是质量重,不环保的产品,并且成本也高,施工不便。陈文革设计的波纹和枕型复合管,外形上面采用峰谷相间,加上研发出的配方,使得管材产品成本大大降低,使管材的各项性能得到全面提高,特别是管材强度,环刚度得到极大提高,更好的保护了管材不易变形,管材的整体质量非常轻,是同种规格玻璃钢管和PVC管质量的1/3,十分方便施工。在生产工艺上面,第一采用了冷却循环水,杜绝了工业用水的直接排放,降低了生产成本;第二生产过程中采用壁厚控制仪,保证生产过程中避免原材料的浪费。
通过陈文革及其研发团队的努力,本项新的科技项目,为公司申请11项专利,科技成果转化8项,制定企业标准5份,已通过东莞市质量监督局的备案,同时公司的企业标准也被部分电网、招标机构和同类厂家采用。本项科技项目的实施,每年就为公司创造经济效益至少5000余万元。
从普通维修工到首席技师
——记秦兵的23年纺织工作
秦兵是东莞百宏实业有限公司的一名生产主管,每天深入车间一线,检查产品品质和生产进度。他从一个普通的维修工到公司的首席技师,为公司赢得多项纺织专利,不断培养年轻的技术骨干,勤勤恳恳的他十年如一日地在岗位上耕耘着自己的事业。平凡而不普通的他先后获得东莞市五一劳模、东莞市“两新”组织青年岗位能手和东莞市首席技师等荣誉,而今他仍然奋战在工作一线,继续在自己的岗位中迸发属于自己的光彩。
从普通维修工到首席技师
1991年,来自河南周口的秦兵高中毕业后进入了河南商丘农业机械学校学习,毕业后进入河南信阳柴油机厂工作。1995年,秦兵到南下闯荡,随即就进入到东莞百宏实业有限公司织造单位从事纺织机器维修工作。“我在学校学习的是农用机械,而当时面对的是纺织机械。虽然原来有一部分相同,但更多的是要学习全新的知识。”秦兵说。
当时的秦兵从一个学徒做起,每天擦零件、拆机器、安装机器,虚心地向老师请教,并且和周围的同事一起研究学习。通过几年的努力,秦兵逐渐掌握了纺织机械的原理、维护和设计技术,成为一名合格纺织机械技术工人。
在工作期间,秦兵深感技术和专业知识的重要性,除了平常的实践经验外,他还利用假期自费到纺织专业学院学习,其中秦兵在2001—2002年先后到上海东华大学纺织专业和西安西北纺织工学院学习,补充自己在纺织领域的基本工和理论知识,把实践经验和专业知识充分地结合起来。2006年,秦兵继续拓宽自己的知识层面,到之间宁波台湾健峰管理培训学校学习,并获得企业管理师和品控技术师资格证书,为之后的工作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通过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的结合,让秦兵在纺织机械领域有了很大的提升,随即被提升为主管研发的干部,之后又被公司提升为负责生产的主管,负责织带代为的生产、研发、质量等工作。为了不断增加新产品适应当今时代的潮流,从2011年开始,秦兵就一直着手新产品的研发和追求,带头及协助组织多个新产品研发小组,集合公司的机电工程技术人员、纺织工程技术人员、质量人员、采购人员等,从产品设计、试制、测试方法、贵方作业流程及细节要求,不断研发新产品,获得了“一种形状可变式携带编织机”、“一种绳带复合织物及其织造方法和编织系统”以及“多功能色彩变幻穿刺绳带复合织物”等5项专利,主导10多个研发项目。
攻坚克难研发新产品
说起产品研发,秦兵就像孩子分享心爱的玩具一样,对他各种研发产品专利和研发故事如数家珍。秦兵表示,产品研发没什么诀窍,要的就是用心钻研加上一点灵感。只会用心钻研而缺乏灵感,就像闭门造车,很难有大的突破;只会找灵感而没有用心钻研,也只是纸上谈兵,所以用心钻研和灵感两者在研发过程中缺一不可。
在2016年的12月份,百宏公司收到耐克公司的一个特殊订单,订单要求公司要用不同的材料来制作织带,产品需要符合轻便、耐用、防滑等多种特性,但现在市场上没有一个企业可以生产这类型的产品。面对客户的需求,为了公司的礼仪,秦兵当仁不让接受了这个任务,立即着手开展产品的研发工作。
“当时这个研发工作时间紧、任务重,面对一个全新的产品,我们需要从材料选区、编织方式、机器改造等多方面去进行研发革新。”秦兵说。面对如此紧张的研发任务,秦兵立马着手组织人员,开始寻找各种合适材料,同时开始对生产机器进行改进,并立即进行试验。
刚开始的研发过程并不顺利,秦兵在在漫长的实验中对自己能力产生怀疑。“由于研发过程不顺利,我也忧虑得晚上都睡不着觉,也曾经有过放弃的念头。”秦兵说。当时的他每每实验受挫后,都会自己一个人独自思考失败的原因,然后主动找各纺织行业的专家学者讨教经验,一步步不断进行新的实验。皇天不负有心人,经过上百的实验后,秦兵带来团队成功研发耐克公司所需要的新产品,并带动其周边产品的销售,为公司带来上千万的订单。“作为一个研发团队的领导者,要以身作则,给团队给予正面的影响,鼓励大家不断前行,终于完成了公司交代的任务。”秦兵说。
薪火相传做好技术引路人
除了日常的研发工作之外,秦兵还不断地为公司培训年轻的技术人才,为公司补充更多年轻的技术骨干。“一个人能力再大也不可能独自完成研发任务,所以培养更多的技术人才也是现在非常重要的工作。”秦兵说。
面对培养技术骨干的问题,秦兵更多地让年轻的骨干进行实际操作,自己在他们遇到困难的时候进行指点。此外,秦兵还在空闲实践组织经验分享会和学徒交流会,把自己的纺织技术和经验毫不保留地分享出去,增加与学徒间的交流,希望通过思想的碰撞和交流提升技术水平。
“现在的学徒和我们以前不一样了,以前我当学徒的时候,都是追着师傅问,现在的学习风气没有以前好了,现在更多地是我这个师傅追着他们学习。”秦兵表示,学习技术是一项枯燥的事情,从学徒到出师,最早也要三到五年才可以说是基本掌握纺织机械知识,要想更进一步,那就需要更多的时间。现在的年轻人心态都比较浮躁,所以在日常的工作中多鼓励他们,让他们在工作中获得成就感,才能让他们更好地钻研技术。
据悉,在23年的纺织工作生涯中,秦兵所带领的徒弟很多纺织领域颇有建树,他们有的在别的工厂继续从事纺织专业的工作,有的自己创业当老板,其中经理级和主管级的徒弟不下二十个。
除此之外,秦兵在工作期间,运用自己丰富的纺织专业知识和管理知识,先后为公司编写了《织物技术手册》、《纺织材料的类型及应用》、《纺织机械维修及调试技术》等专业知识手册,为培养新的技术骨干提供更加系统化的学习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