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田数字报

2018年12月25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从“农业小镇”到“创新港城”蜕变 沙田阔步踏上新征程

新闻作者:  发布时间:2018-12-25  查看次数:647次  

  40年风雨兼程,40年波澜壮阔。改革开放40周年来,沙田人民以“同舟共济,团结拼搏,力争上游,奋勇争先”的沙田龙舟精神,闯通了一条又一条新路,续写着一个又一个传奇,为沙田建设魅力湾区,创新港城提供强大动力。

  如今,沙田是2018年全国综合实力百强镇、全国首个龙舟之乡、中国港口物流重镇、国家卫生镇、广东省园林城镇、广东省生态镇...... 历经四十年的艰苦创业,栉风沐雨,勤劳智慧的沙田人民共同铸造了一个工业振兴、农业领先、商贸繁荣、文化兴旺的新沙田。

▲经济——走上了高速发展的轨道

  改革开放40年来,我镇经济总量不断攀升,主要经济指标稳定增长。我镇地区生产总值从1978年的1084.9412万元,增长到2017年的133.8亿元。其中,2000年全镇工农业总产值为190226万元,比1980年1657.4万元增长114.8倍,比1990年的8041.7万元,增长23.6倍。

  改革开放前,我镇经济实力比较薄弱。据《东莞市沙田镇志》记载,至1964年沙田公社只有日榨甘蔗30吨的士糖厂一间、月造0.6吨农艇两艘的小型造船厂一间以及小型粮食加厂一间,后来逐步建立农械厂、建筑工程队等一些小型企业。至1976年工业总产值只有60.3万元。1976年莞沙公路建成通车。1977年建好横流大桥之后,乘改革开放东风,沙田工业才开始发展。1979年沙田首次引进港商资金办起一间毛织厂。至1986年10 月沙太公路建成通车,为沙田工业发展带来了广阔的前景,这几年相继办起了首饰厂、烟花厂、盯、水泥厂、塑料厂、电子厂、制衣厂等一大批“三资”企业和乡镇企业。至1989 年沙田工业总产值达3082.5万元,比1977年增加51倍,在短短12 年间沙田工业实现了第一个飞跃。

  1990年以后,邓小平同志南巡视察,进一步肯定了改革开放的路线正确性,欣起第二次工业革命高潮。我镇为了进一步搞好投资环境,投资1 亿多元大搞道路桥梁建设,重新建好沙田大道、沙太公路等,彻底改变沙田交通落后状况,吸引大批外资到沙田建厂办企业。2000年底全镇拥有电子、纺织、机械、五金、造纸、建材、家私等企业360多家。2000年工业总产值已达161606万元,比1990年增加52 倍。

  而如今,我镇经济正走上了高速发展的轨道。今年前三季度(1-9月),全镇GDP达到113.2亿元,同比增长10 .2%;税收总额达到25 .45亿元,同比增长27.6%;固定资产投资达到50 .81亿元,同比增长12 .1%;规上工业增加值39 .78亿元,同比增长6 .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23.53亿元,同比增长13.2%。从这组数据可以看出,沙田的经济正保持着强劲增速。

民营企业开始蓬勃发展

  民营企业原称个体或私营企业。2000年后改称为民营企业。八十年代之前,沙田没有私营的工业或手工业,八十年代以后,随着农村推行经济体制改革,个体和私营工业或者手工业得以建立和发展,首先开办的是建筑、首饰、毛织、制衣、饮食等行业。至2000年,我镇已有大小民营企业215多家,工商个体户2000多家,从事工业、商业、交通运输业、建筑业、饮食业、甚至高新科技研究和开发等。

  当年,东莞市福华实业发展有限公司、沙田顺发企业(集团)公司、东莞市恒福实业发展有限公司、东莞市佳鸣机械制造有限公司、东莞市建海实业有限公司、东莞市沙田港水泥制品有限公司等一批民营企业率先开办并发展起来,成为了沙田民营企业发展一支先锋力量。

  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沙田工农商贸业迅猛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大大地提高,购买力增强,许多农民从事各种各样的商业活动,沙田的个体商业和民营经济从无到有、从个体工商户单一经济为主到个体、私营、混合经济多元并举,不断发展壮大。

  如今,沙田的市场主体总数已达16147户,其中外资企业325户。民营企业这支力量在沙田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是沙田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的新的支撑点。

 

交通路网带动经济跨跃式发展

  沙田地处珠江边的水网地带,河涌交错,但是六十年代以前,沙田村庄较分散,既无公路,也无像样的乡村道路,村与村之间只有田茔作路,行走极不方便。同时,在五、六十年代以前,全沙田没有一座正规的桥,较大的河只能靠横水渡过河,较小的涌只有一些摇摇欲坠的独木桥或三驳桥,群众过河极不方便。

  据《东莞市沙田镇志》记载,由于沙田是冲积平原,立村较迟,而且村庄较分散。至1958 年才开始修建沙田联围和立沙联围,沙田才算比较整体划一,但仍然是出门见水,河涌交错,道路狭窄,交通不便,信息和物资流通不畅,这给沙田发展工业带来了极大的困难。直至七十年代,沙太路和沙涌路(沙田至涌口)?路基建好,并铺上石粉,带动邻近乡村陆续建成较宽的石粉路,使沙田开始通行自行车和大板车,陆路交通才有改善。桥梁建设方面,六、七十年代之后,政府每年都拨一些木材修建木桥,后来又拨一些钢筋水泥建水泥桥。八九十年代以后,沙田经济迅速发展,随着公路网的建设,桥梁建设也迅速加快,新建一批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公路桥,标准和造价越来越高,桥身越来越长,有效改变沙田交通不便的状况,为沙田经济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如今,沙田区位优越,路网发达,交通便利,通往八方。虎门二桥、广深沿江高速、穗莞深城轨、莞番高速、港湾大桥、港口大道、沙田大道、进港南中北路等等交通路网日趋完善,沙田成了名副其实的交通“要塞”。从沙田出发, 30分钟达宝安机场、香港西九龙站,60分钟可通白云机场,90分钟可抵澳门。北上南下、东进西出,交通十分便捷。

 

▲文化——蓬勃发展 成果惠及广大群众

  从简易的戏台看戏到文化(室)站到跳广场舞,从期盼看戏到定期文化惠民演出到随时随地的网络平台播放。改革开放40年来我镇坚持以现代文化为引领,全镇文化事业呈现大发展大繁荣的良好态势,群众的文化生活越来越丰富,幸福指数也在不断提升。特别是在开展文化惠民工作上,我镇更是以疍家文化、龙舟文化等我镇传统文化为主基调,结合发展实际,以各种形式丰富我镇群众文化,充实广大市民日常生活,宣扬正确的价值观。

 

文化基础设施日渐完善

  以前,沙田人文化水平较低,人口居住也比较分散,文化生活就更加单调了。据沙田镇志记录,在成立人民公社前,沙田根本就没有文化生活设施,更谈不上文化艺术的发展。在之后的发展中,沙田文化艺术的发展,经历了从无到有、从低级到高级、从本地走出去,在国内省市享有声誉的过程,特别改革开放以后,沙田文化基础设施的建设也经历了从单一到多项,从低端向高档发展,为培养沙田文化艺术人才做出了积极贡献。

  在发展中,为了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和氛围,我镇党委、政府通过给予政策和资金支陆续建成各类文化活动场所,为我镇市民提供了广阔的文化活动的空间。目前,我镇已经建成有包括文化广场、休闲广场、图书馆、水文化展览馆等多处公共文化活动场所。此外,为了丰方便和丰富我镇各村(社区)居民共享文化盛宴,我镇各村(社区)都建设有文化广场,以方便各村(社区)开展各类文化活动。

 

基层群众文化获丰收

  基层群众文化一直是我镇文化事业发展中的薄弱环节。改革开放前,作为农业镇的沙田,“群众文化”这一概念对于广大人民群众来说还很陌生。随着改革开放的到来,以及我镇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群众文化慢慢走进我镇居民日常生活,并不断得到丰富。

  近年来,我镇以“文化志愿牵手行动”惠民工程为抓手,以“文化志愿服务”为主要形式,“文化志愿者”为服务队伍,通过政府、社会各艺术门类专业人才这双“文化大手”牵动基层群众的文化需要求这双“文化小手”,在整合各类资源、营造地区文化氛围方面做出了有益探索,切实提高了公共文化服务效能,有效提升群众文化获得感。

  同时,我镇一直尝试以公益文艺培训的方式,寻求与基层村、社区、企业的互动,试图找到基层文化建设的需求点,变“送文化”为“点文化”,启动了“文化惠民牵手行动”惠民工程。并逐渐形成了拉动地区公共文化建设的“三驾马车”——政府文化部门、教育部门和社会文艺机构(各类文艺协会和培训机构),文化部门“搭台”、学校及社区“出人”、社会文艺培训机构及文艺家协会“出老师”,达成“活跃基层文化氛围、做大地区文化市场”的公共文化建设目标。

  通过几年的探索与实践,“牵手行动”效果显现,据了解,近年来,不管是在举办公益培训,还是惠及普通群众上都有新的突破。此外,社会艺术培训机构规模得到壮大,不仅数量增长迅速,参与其中的社会艺术培训机构招生情况均实现成倍增长;与此同时,民间自发性文艺团队相继涌现,文艺家协会队伍规模、文化志愿者队伍规模得到壮大。

 

▲民生——践行共享发展 满足美好生活需要

  改革开放40年来,我镇的整体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民的生活水平也随着改革开放的成果日益提高。从过去以船作为主要出行交通工具,变成四通八达的路网;从过去简陋的医疗条件,到现如今完备的社区医疗服务体系;从过去落后的教学条件,到现如今教育事业蓬勃发展。我镇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多谋民生之利,确保沙田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

  改革开放之前的沙田,医疗卫生事业还处于刚起步的阶段,医疗设备较为简陋,只能基本满足解决日常的小病小痛。现如今,我镇大力建设健康沙田,推进医联体建设,加快沙田医院“二甲”创建,构建“1中心7站点”社区卫生服务体系,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升级扩建沙田敬老院,依托沙田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打造医养结合试点。此外,我镇还提升社会救助水平,2018年落实225户困难家庭最低生活保障,发放民生补助近2000万元,实施医疗救助872人次,为343名老人提供居家养老服务。

  我镇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完善教育均衡优质发展长效机制,做好教育现代化先进镇和广东省教育强镇复评工作。加快新建公办幼儿园、小学规划建设,力争引进一所优质中学或大学。规范提升民办教育,加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全面提升教学质量。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CopyRight 2017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沙田镇虎门港宣教文体局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技术支持:路虎科技 电话:400-8397-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