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2日下午,我镇举行名医和我镇重点建设专科颁授仪式,对11名沙田名医以及3个临床重点建设专科进行授牌。
我镇名医以及临床重点建设专科负责人,名医名科推选培育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成员、镇卫生和计划生育局、各医疗机构、各村(社区)相关负责人参加了仪式。
仪式上,我镇卫生计生局局长黄燕萍宣读《关于授予“沙田名医”称号和评定我镇临床重点建设专科的通报》,通过个人申请、单位推荐、专家评审和镇名医名科推选培育工作领导小组审定,蓝国湖、陈敬洪、林晓文等11名医务工作者被授予“沙田名医”称号。沙田医院老年医学科、骨科、疼痛科被评定为我镇“临床重点建设专科”,其中沙田医院骨科为“重点专科”,沙田医院老年医学科、沙田医院疼痛科为“特色专科”。我镇相关领导为获得荣誉的11名沙田名医以及3个临床重点建设专科颁发了荣誉牌。沙田名医代表和临床重点建设专科负责人代表也分别作了表态发言。
副镇长黄炜琴在授牌仪式上表示,这次获评选出来的11位沙田名医以及3个临床重点建设专科是我镇医务工作者的优秀代表。他们医术精湛、医德高尚,防控疾病、护佑生命,为无数患者解除病痛,赢得社会高度评价,是全镇广大医务工作者学习榜样。她要求,沙田全镇要发挥好名医名科的示范、辐射带动作用和品牌效应作用,医务工作者要以获得名医、临床重点建设专科为榜样,勤勉尽责,扎实工作,在新的起点上推动全镇卫生健康事业实现新发展。
据了解,我镇开展名医名科评选活动是为贯彻落实“人才东莞”、“科教兴医”和“健康沙田”目标,整体推进我镇卫生计生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和卫生计生事业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通过我镇名医评选活动,充分调动全镇医疗卫生人才队伍的积极性,进一步选好、用好和留住医疗卫生人才,发挥名医品牌效应,引领带动特色学科、核心学科建设,争取到2020年1~2名卫生技术人员入选市名医,在“十三五”期间,争取建成1-2个市级重点专科或特色专科。
一直以来,我镇委、镇政府高度重视卫生健康工作,提出建设“健康沙田”的目标,不断加大卫生健康事业的财政投入,在沙田医院以创二甲为抓手和目标,强化沙田医院在镇内医疗卫生的枢纽作用,着力提升医院的专科建设水平,提高疑难杂症的诊治能力,基本实现“常见病不出沙田”。社区卫生方面,我镇在社卫中心完善机构标准化建设,加强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建设,形成了“1中心6站点”的社区卫生服务布局,打造了“15分钟健康圈”,保证辖区居民步行15分钟可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享受方便、快捷、价廉的社区卫生服务。我镇还以创建广东省健康促进区(镇)为目标,大力开展健康促进活动,提高全民健康素养,促进全民健康。近年来,全镇医疗卫生服务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善,服务环境明显优化,医疗卫生人才队伍不断壮大,群众健康素养不断提高,卫生健康事业取得了显著成效。
相关链接:
加强名医名科推选培育
建设高品质、有特色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2016年4月3日下午3点30分,在莞务工人员黄军红在我镇民田村一家五金厂操作一台新机器时,不慎将他的右手四根手指砸断。随即他被紧急送到沙田医院进行抢救。手术中,主治医生蓝国湖首先缝合断离的肌腱和神经,使其全面恢复手指功能。在手术显微镜下,先用“克氏针”把断指骨头接好,然后使用特制的显微外科手术器械,用只有十分之一头发丝大小肉眼几乎看不见的显微针线,将直径只有0.3毫米的手指血管缝合,让它血液通畅流过滋养手指,经过8个多小时的手术,黄军红的四根断指再植成功。
这是沙田医院近年来为病患者成功实施的几百例断指再植手术案例当中普通的一例。案例中,“复活”黄军红手指的正在我镇三大名科之一——骨科,而让他的主治医生蓝国湖也正是我镇评选出的11位名医之一。在沙田医院,老年医学科、骨科、疼痛科等特色科室深受市民欢迎。每天来住这三个科室的患者络绎不绝。
据了解,2018年,我镇开展名医名科推选培育工作开始启动。同年8月,《沙田镇名医名科推选培育工作方案(试行)》(简称《方案》)正式印发,旨在以名医名科推选培育工作为抓手,培养引进高层次卫生人才,打造有区域影响力,群众认可度高的专科,提升沙田的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建成高品质、有特色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以满足辖区内群众的基本医疗需求。
《方案》 指出,我镇名医评选每三年评选一届,将享受名医特殊津贴,按每人1.2万元/年(即1000元/月)的标准分期逐月发放,并自动纳入我镇医疗卫生专家库,优先推荐镇名医人员申报国家、省、市级人才项目评选;名科培育实行动态管理,每三年为一个建设周期,每年考评一次。建设周期内,规划遴选1个重点专科、2个特色专科,评定为“临床重点培育专科”的,将按“重点专科12万/年、特色专科8万元/年”予以经费补助,成功创建为市级重点(特色)专科的,我镇政府根据相关文件标准,给予一次性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