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有六月飞霜一说,却很少听过五月飘雪这一新鲜事,但少听不代表没有,因为南国的五月确实有“5月飞雪”这一现象。
南国冬残春去夏又来,又到了一年木棉棉絮飘飞的季节。在沙田很多地方普遍栽种有木棉树,木棉树花开时满树鲜红,然而,木棉花凋谢结果后,散落下来的飘絮如雪。因为看到木棉飘絮、漫天飞舞的景象,有人觉得白絮飘飞很像“夏日飘雪”,也就有了“5月飞雪”一说。
春去夏来木棉飞絮传播种子
近日,有不少市民反映,在散步时候总能看到一些棉絮从头顶上飘落,有时候还能看到一大片棉絮飘落在地上,毛茸茸还雪白雪白的,让人误以为是从天空中飘落下来的雪花。其实,这是木棉的棉絮。
木棉为何飞絮?原来为的是传播种子。据了解,木棉早春开花,接下来结果,果子成熟后爆裂,种子包在絮里面,然后通过风力播种,飞絮期一般会持续15-20天。木棉絮除了裹挟着种子进行传播的功能外,以前木棉花絮还是岭南人用来填充做枕头、棉袄的好材料,木棉触感比较轻柔丝滑,老一辈的人很多都是这样用的。
目前,我镇辖区内种有不少木棉树。包括庄士门口、阇西山公园、滨江公园、休闲公园等地都有分布,而且这些地方的木棉树很多都处于棉絮飘飞的时候。据悉,由于近来几日天气渐热,随着木棉成熟结果果荚开裂,木棉棉絮开始随风飞舞。在庄士门口,白色的木棉花絮形成球状在空气中翻转,树底下也被蒙上了一层白色的“面纱”。微风一吹,木棉棉絮便摇摇坠落。
漫天飘絮景虽美
敏感人群需远离
木棉散落下来的飘絮如雪场面很有诗意,因此有人还特意跑到木棉树集中的地方赏景。在某些人看来是一道亮丽的风景,不过也有人觉得这棉絮四处飘散、挥之不去是一种麻烦,特别是对那些过敏体质的人和环卫工人来说,木棉花絮就没那么美丽了。
对于有过敏性鼻炎的人来说,向来会对花粉、羽毛、冷空气等敏感。普通人接触木棉絮,对健康没有影响,但是对于过敏体质,或者有呼吸道类疾病的人群来说,要尽量远离这些木棉絮。接触后可能会引起过敏性鼻炎,然后鼻塞、流鼻涕、打喷嚏等。镇社卫中心医生李蔼斯提醒,木棉棉絮飘飞季节,过敏性体质及哮喘病人要尤其注意,过敏性体质易引起脸部过敏及过敏性鼻炎等。居民出行务必戴口罩,若发现鼻塞鼻痒等要及时就医。
除了造成过敏外,木棉散落下来的飘絮对环卫工人来说也是一件麻烦事。常在庄士门口打扫卫生的环卫工人就表示,每到这个季节都犯愁,打扫时戴着口罩感觉热,不戴口罩怕过敏。温度越高,棉絮就越多,风一吹,棉絮就到处飘。
吸入飘絮可引发呼吸道异物感
李医生介绍,木棉飞絮本身并没有毒。对一些过敏体质的市民来说,飞絮会引发鼻子过敏、呼吸道异物感等症状。若是过敏,可到医院看病吃药。医院接诊的因飞絮花粉等引起的过敏病人并不多。
李医生说,最担心的是飘絮物进入鼻腔,黏附在呼吸道上,造成患者喉咙瘙痒、流鼻涕、咳嗽等。而患者不知情,没有及时到医院清洗拿掉黏附的飘絮物。曾经就有患者因为吸入飘絮物,咳嗽了一个多月,吃药都不见好,后来到五官科一看,将黏附在呼吸道的飘絮物取出来,咳嗽马上就好了。
医生提醒,在飘絮严重的季节里,过敏体质的市民应尽量少去花草、树木茂盛的地方,尤其是小孩。若要出门,可戴上口罩,以减少直接接触飞絮。发现严重过敏时应到医院及时求诊。
相关链接:过敏人群预防策略
→外出时: 在棉絮飘飞的时节,过敏体质的人尽量少出门。老人、孩子和本身有呼吸道疾病的患者,往往对棉絮的反应特别强烈,需要严加防范,出门时可戴上口罩和眼镜、围巾,穿上长袖等加以防护。
→回家前: 回家前,要把身上的棉絮残留物消除干净,不要带到居室内。记得仔细洗脸,以免棉絮沾在脸上引起过敏。当飞絮落到口、鼻、眼等处时,不要用手去揉,应当清水洗脸或用纸巾擦拭。皮肤和飞絮接触后也不要抓挠,因为人的面部皮肤娇嫩,口、眼、鼻等处的黏膜防病能力又较弱,搓揉和抓挠容易造成其破损,并让棉絮携带的病菌和手上的病菌趁虚而入,加大危害。如果不方便清水洗脸,最好是马上用纸巾或消毒湿巾擦拭。
→已过敏: 如果已经出现过敏反应,不要用手抓挠,可在家中备淡盐水放入冰箱,然后打湿毛巾敷在脸上,可以起到缓解皮肤红肿的作用,如果过敏严重应及时到医院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