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田数字报

2019年08月20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阵“父女兵”——父与女同舟竞渡 龙舟精神代代相传

新闻作者:  发布时间:2019-08-20  查看次数:597次  

        在赴美国参加哈特福德市龙舟赛的沙田龙舟队中,一对父女格外吸人注目。父亲梁金水是在沙田执教几十年的龙舟教练,女儿从小在父亲的耳濡目染下爱上龙舟这项水乡传统运动,父女俩都因此与龙舟结下不了情。

从运动员到教练员

与龙舟结下“不了情”

        龙舟运动在沙田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在20世纪80年代,沙田老老少少都爱划龙舟、看龙舟。梁金水出生在我镇立沙岛中围村,从小生活在河涌纵横交错的水乡环境中,与舟结下了不解之缘。

        “我们都非常喜欢龙舟比赛。早年沙田组建龙舟队时,整个镇就几条龙舟,很多村都要到附近的麻涌等地借龙舟来划。我们那一代人基本上每个人对龙舟都非常喜爱,无论有没有资格参加,只要龙舟鼓一响,大家都会丢下手上的活,冲到最前面去看‘大龙’,非常兴奋。”梁金水介绍说,他大概18岁左右的时候,从村民中被挑选出来,第一次代表自己所在的村参加镇龙舟赛。“主要是自己有兴趣,觉得划龙舟很隆重又很好玩的样子。”

        因为对龙舟运动的热爱,从那一次开始,梁金水正式开启了他的划龙舟生涯。之后,沙田镇大大小小的龙舟比赛,都能看到梁金水的身影。

        “当时的沙田,特别是立沙岛的龙舟队代表着很高的水准,享誉四方,很多地方都来请沙田龙舟队员做教练或者做外援运动员。” 梁金水回忆说。

        1993年,东莞宏远队组建龙舟队并招聘教练,作为沙田龙舟强队老将的梁金水成功应聘,从龙舟队员转型为教练员,并在传授龙舟技能的路上坚持了几十年。1996年,沙田镇组建了龙舟队,梁金水回到了沙田,担任男、女龙舟队的教练。执教多年,他带领着沙田龙舟队员一路披襟斩棘,多次在全国、甚至国际上收获得了重要的奖项。

        从龙舟运动员到教练的转型,梁金水慢慢摸索出一套自己的心得和方法,“教练就是把自己的技能传授给学员,面对一帮性格不一样的学员,要摸清每个人的特点进行施教,要像教自己的孩子一样,讲究方法。”

女儿传承父亲 “衣钵”

龙舟精神代代相传

        在梁金水的影响下,他的一对子女从小对龙舟怀有特殊的感情。对于继承父亲的“衣钵”,女儿梁桂兰坦言,这是潜移默化的,从小跟着父亲,看龙舟,划龙舟,对龙舟是骨子里的爱。

        与父亲出道的年龄相仿,梁桂兰也是18岁的时候首次接触划龙舟,之后就对这项运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划过一次龙舟之后,每年到沙田龙舟比赛前,我就会‘心思思’想去划。”梁桂兰说,虽然到了她们80后这代人,已经有更多有趣的运动可以选择,但她对龙舟这项运动却情有独钟。“我喜欢龙舟运动的团队精神,20把船浆,要练到整齐划一,需要非常高的团队精神。另外,我喜欢这种集体归属感,大家训练完之后,在一条船上有说有笑,感觉非常开心。”

        梁桂兰说,划龙舟首先需要会吃苦耐劳的精神和强大的意志力,划龙舟最辛苦的时候是训练的时候。这次去美国参加比赛是她参加过的所有训练当中最辛苦的一次,因为除了常规的水上训练,还加上了很多体能方面的训练。但面对一切体能和生理上的挑战,她和队员都咬牙坚持了下来。“觉得父母支持我是有很大影响的,因为我爸爸50多岁了还在坚持,我这么年轻为什么坚持不来?”

        梁金水表示,老一辈的沙田人,保持着吃苦耐劳的品质,划龙舟对他们来讲,是兴趣和爱好。而现在的年青人很多人没有吃过苦,对龙舟运动提不起兴趣。

        对于女儿参加龙舟队,梁金水抱着支持的态度:“划龙舟日晒雨淋的,非常辛苦,但对年青人来说也是很好一个历练的机会。我觉得,辛苦一点没问题,一个人出来就是要拼搏的。”

        “龙舟是一项很好的体育运动,这个体育运动对自己身体各方面都有好处。另一方面,龙舟是我们沙田的传统文化,希望更多年青能够参与其中,把龙舟文化传承延续下去。” 梁金水说。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CopyRight 2017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沙田镇虎门港宣教文体局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技术支持:路虎科技 电话:400-8397-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