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田数字报

2020年09月22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中心小学获评“东莞非遗在校园传习基地”

新闻作者:  发布时间:2020-09-22  查看次数:354次  

         守正创新传莞脉,培根铸魂树自信。9月17日,2020年莞脉传承之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暨非遗第一课启动仪式举行。启动仪式上,沙田镇中心小学等12所学校被授予了“东莞非遗在校园传习基地”牌匾。

         今年,全市非遗进校园活动的公益场次将安排33场。东莞非遗进校园活动内涵不断拓展、覆盖面不断扩大、影响力不断增强,逐步发展成为广东非遗保护的闪亮品牌。截至目前,全市已有10多个镇街、30多所学校开展非遗特色课程,共培育了沙田镇中心小学等12个“东莞非遗在校园传习基地”。

家乡一支咸水歌

唱出中心小学非遗办学特色

         沙田咸水歌,是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沙田镇中心小学校作为“东莞市群众文化艺术馆咸水歌创作培训基地”。  

         2007年,镇中心小学组建全市第一支学生咸水歌队,把传唱沙田咸水歌作为学校办学特色项目,并在学校开设“咸水歌”特色校本课程,每学年开展各种咸水歌特色活动,组队积极参加市镇各种民歌比赛和表演活动,先后获得了国家、省市多项殊荣。

         学校老师从沙田咸水歌曲目中,精心挑选一些内容有趣、精神向上,易于学生学习演唱的咸水歌入课堂。如斗歌类的《猜船名》、《猜花名》、《拆字眼》等歌曲,它们以猜谜语、一问一答的形式,容易引起学生兴趣。

         同时,老师用心收集有关沙田咸水歌等疍家文化资料,筛选曲谱、文本、图片、音像、名家风采等素材,不拘一格设计、编写教学个案,不断总结提炼,精心编写乡土音乐校本教材,力求非遗教材出精品。

非遗第二课堂氛围浓厚

         中心小学积极搭建咸水歌兴趣小组展示平台,抓好第二课堂的教学、训练和表演活动,把咸水歌非遗文化第二课堂作为学校的办学特色项目开展,并结合多种类的文化艺术教育教学,拓展学校办学特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加快推进素质教育。

         多年来,该校坚持咸水歌教学特色教育,从各年级各班中挑选一批具有音乐基础并喜爱音乐的学生,组成学生咸水歌兴趣小组,组织课余时间参加省市镇的演出比赛和宣传交流活动,每学期期末的班级音乐会加入咸水歌表演等,通过一系列活动,扩大学生视野、增长学生知识,咸水歌第二课堂学习、传承氛围浓厚。

         目前,镇中心小学咸水歌演唱和教学,已成为全市有一定影响力的音乐特色教学项目之一。收集整理编写了《咸水谣》校本教材,形成了咸水歌体验式教学模式。成立了东莞市第一支学生咸水歌队,营造了浓郁的咸水歌学习氛围。

咸水歌教研成果丰硕

         2016年市级课题《小学音乐课堂引入沙田咸水歌文化资源的实践与研究》获2018年东莞市优秀教育成果二等奖。

         2017年,主持市级立项课题《咸水歌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建设研究》成为东莞市教育科研第四批“精品课题 ”,学校获2018年莞脉传承之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示范性案例评选“十大示范性案例”。

         同时,该校教师《沙田咸水歌进课堂》该论文获国家级二等奖,《沙田咸水歌在我校音乐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小学音乐课堂引入沙田咸水歌文化资源的实践与研究》、《咸水歌体验式教学初探》、《探究咸水歌在构建小学音乐智慧课堂的实践与研究》均在东莞市获奖。

         据了解,镇中心小学将鼓励学生创编新的咸水歌词,对沙田咸水歌进行二度创作、改编,进一步提高咸水歌的学习传唱的兴趣,强化学生对本土音乐、本土特色文化的实践体验,继续深入传承和弘扬咸水歌等非遗文化特色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CopyRight 2017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沙田镇虎门港宣教文体局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技术支持:路虎科技 电话:400-8397-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