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推动我市法制建设,增强党员干部依法办事的意识和能力,营造全社会学法遵法守法的良好氛围,7月25日,市委市政府召开“百名法学家百场报告会”专场报告会暨第61期“东莞学习论坛”专场报告会。报告会由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杨东来主持,中国法学会党组成员、副会长张鸣起主讲。专场报告会以电视电话的形式传达到各镇街(园区)。镇委书记、东莞港(滨海湾新区)党工委副书记梁荣业,镇人大主席刘振邦,镇委副书记黄丽香,镇委委员陈锡立、黄伟文及我镇公安、司法、信访等相关单位负责人在我镇分会场收看收听报告会。
报告会上,张鸣起从法制社会提出的时代背景及其重大意义,法治社会的时代内涵和基本特征,建设符合我国国情的法治社会和当前我国法治社会建设的几项重点任务等多方面重点阐述法治社会建设的若干问题。整个报告内容丰富、思想深刻,对法治社会建设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剖析,使法治社会的建设思路更加明确,并提出了法治社会建设的重点任务。
报告会指出,法治社会、法治国家、法治政治共同组成了法治中国,三者要一体建设而非分体建设、要同步建设而非分步建设。法治社会建设是法治国家、法治政府建设的基础;法治国家建设对法治社会建设具有引领和支撑作用;法治政府建设对法治社会建设具有推进和保障作用。就如何建设符合我国国情的法治社会,张鸣起表示,我国法治社会建设的思路和布局要以坚持党的领导为根本,以政府主导社会共治为基本方式,要以培育法治信仰、增强全民法制观念为突破口,以构建政社分开、权责明确、依法自治的现代社会组织体制为重点,以形成多元融贯的规则体系为支撑,以健全公民依法维权机制和多元纠纷化解机制为抓手,以发挥人民团体及其他社会组织的积极作用为主渠道,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自我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
会议强调,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作为思想基础的法治社会建设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需求,是具有实现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目标的基础,对促进现代社会发展,助力中国社会的顺利转型意义重大。
会议要求,全市各级党组织和有关职能部门要继续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推动多层次多领域的依法治理,清楚制约法治社会建设的障碍因素;建设完备的法律服务体系,夯实法治社会建设重要支撑;推进中国特色和谐劳动关系的建立;完善区域性法治评估指标体系,更好地推动平安东莞、法治东莞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