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31日上午,东莞市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在市会议大厦开幕。1月31日至2月1日,第15代表团(沙田)围绕《政府工作报告》,进行了认真审议和热烈讨论,与会代表发言踊跃、畅所欲言,会场气氛热烈融洽。
沙田代表团一致认为,2023年,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市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深入落实省委“1310”具体部署和市委工作要求,在应对挑战中迎难而上,在抵御风险中顶压前行,交出了来之不易、成之惟艰的答卷。
沙田代表团一致认为,市委副书记、市长吕成蹊代表市政府所作的工作报告,总结成绩全面客观,分析问题深刻到位,工作部署求真务实、措施有力,既符合中央精神和省委、市委要求,又切实符合东莞实际与群众期盼,是一个饱含情深、充满人民情怀、催人奋进的高质量报告,为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东莞实践指引了方向,增添了底气和干劲。
市人大代表、沙田镇党委书记贾贵斌代表认为,报告梳理成绩客观全面,鼓舞人心。过去一年,面对超预期的复杂严峻形势,全市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热气腾腾的干劲、众志成城的拼劲,推动全市经济筑底回升、持续向好,成绩令人鼓舞、让人振奋。部署工作扎实有力,催人奋进。报告对标对表总书记、党中央决策部署,以及省委、市委各项工作要求,聚焦高质量发展、“百千万工程”主题主线,部署实施“锚定大湾区‘一点两地’新定位,积极主动与广深协同发展”等九项重点工作任务,与省委、市委全会一脉相承,指导性和操作性都非常强,进一步坚定全市加快高质量发展的信心决心,提振了干事创业的激情豪情。
沙田代表团表示,东莞立足实际,以综合环境整治为先手棋,统筹开展九大行动,全市人居环境品质持续提升,已取得初步成效,镇村更靓丽、特色更鲜明、环境更宜居。但对照“一年开局起步、三年初见成效、五年显著变化、十年根本改变”目标任务,仍存在河道治理、污水管网建设、村容村貌提升等方面短板和需要加快推进的工作。
为此建议:一是深入开展绿美东莞生态建设。做好镇村绿化美化一体规划,打造全覆盖、无死角绿化体系。利用道路街头边角位、插花地、桥下空间的闲置用地,通过优化绿化,配置座椅、园路、活动设施等,持续推动“四小园”建设。积极实施“全域增绿”,通过留白增绿、拆围建绿、见缝插绿、立体植绿全方位提升城市绿化覆盖率。
二是持续推进河涌治理。进一步完善全市污水管网建设,同步开展全市污水处理厂处理能力提升工程,持续强化对沿河违法侵占搭建、污水排放等行为的监管和清理,大力实施内河涌景观提升工程,推动全市河涌实现河畅、水清、岸绿、景美。
三是加快推进村容村貌提升行动。加快推进“三线”整治,积极推进“三线”下地改造,推动各运营商配合线路迁改割接,通过合作共赢和村(社区)建立长效管理机制等实现长效治理。制定可行性政策方案,督促村(社区)一级每年按一定比例投入公用设施建设提升,同时加大市级财政资金支持扶持力度,尤其是向欠发达镇村倾斜,缩小由于经济实力差异造成的镇村公用设施投入和改善力度不平衡,进一步提升全市公用设施建管水平。加快推进存量农房微改造和新建农房风貌塑造,深入挖掘开发具有岭南特色、历史文化的要素资源,打造更多样板村,发挥示范引领,推动村容村貌整治提速提质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