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沙田,有一群咸水歌的爱好者,他们聚在一起唱起了旧时的咸水歌,让咸水歌的在新时代再次焕发新的魅力,让咸水歌的歌声响彻整个沙田,更多的沙田年轻人了解咸水歌,热爱咸水歌,更好地传承咸水歌文化。
叶敬银:坚持13年传扬咸水歌文化
叶敬银,泥洲村泥尾人,从2007年开始她就代表镇和市参加首届国际广东小曲王争霸赛,并取得优异成绩,并且后来陆续参加镇街的文艺晚会,做志愿者活动,到敬老院为老人家增添欢乐。同时她于2017年11月评为东莞市级咸水歌传承人,在业余时间,她经常受邀请到东莞市各个镇的小学里教导小学生唱咸水歌,为咸水歌的传承得到沿续。
因为热爱重拾咸水歌
从小她就对音乐比较感兴趣,她的父母和外公都会唱咸水歌,每天晚上睡觉前她妈妈都会唱咸水歌给她听,“一岁娇,二岁娇,三岁拿柴比妈烧。”或“大海驶船船尾齐,行出天字码头把眼睇。”等等这些咸水歌歌词从小她就耳濡目染,在四五岁时她就会唱咸水歌了。后来由于除四旧立四新活动,村民都不敢唱了,当时好多咸水歌的书籍都被销毁。
“其实我心里还是很喜欢唱咸水歌的,只是一直没有这个机会,现在有这么好的机会让我们继续唱咸水歌,我一定会好好把握的。”叶敬银表示。2006年2月,随着咸水歌在沙田镇的复兴,镇委镇政府开始重视咸水歌,把咸水歌列为沙田镇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为了咸水歌的传承,于是开始从民间寻找会唱咸水歌的村民和搜集咸水歌相关书籍。当时叶敬银知道消息后非常乐意报名参加,她从小就对咸水歌怀有深厚的感情,进入曲艺社之后,又认识本村的咸水歌传承人黄锦玉,在他的悉心教导下,她很快就掌握唱咸水歌的技巧,小时候只是跟随父母唱,没有受过专业的训练,如今在黄锦玉的专业教导下,她对咸水歌的唱法有更进一步的提升。经过她的一番努力,终于将咸水歌唱得有声有色,在曲艺社中得到大家的一致认可和推荐。
2007年,广东省举办了首届国际广东小曲王争霸赛,当时东莞市邀请我镇挑选一位会唱咸水歌的选手作为代表参加比赛。叶敬银以一首名为《大海驶船》的咸水歌脱颖而出,代表我镇在比赛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组建咸水歌社团 丰富居民生活
在2012年之前,泥洲村民还未搬迁到立沙花园,当时村民的文化生活比较单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多数通过在家里看电视或者村里面组织的文化表演来丰富文化生活,当时村里一有文化表演,六条自然村的村民都早早吃完晚饭,不远千里从家里拿着凳子到广场排队看表演,但这样的晚会一般只有过年过节才有。为了让村民们的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在2012年7月,叶敬银和陈布等几人牵头成立了泥洲粤乐社,初衷是为了丰富村民的文娱生活,让村民除了在过年过节之外,平时也能够观看表演。
“刚开始表演时由于人手不足,都是邀请洪梅镇的乐队来演奏,服装也是借回来的,当时组织一场表演真是确实不容易。”叶敬银表示,为了让更多村民了解这个社团,平时他们在村的老人活动中心排练,吸引有这方面兴趣的村民共同加入这个社团,慢慢带领村民传唱咸水歌、粤剧,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和坚持,不负众望,到现在社团已经发展到20多位成员,也成立了自己的演奏小队,不用再请外面的乐队来演奏。
如今每个星期泥洲粤乐社都在立沙花园不定期组织村民排练咸水歌和粤剧,同时也不断接纳立沙三条村的村民加入,并且今年也成功在立沙花园广场组织举办了以粤剧和咸水歌为主题的文艺晚会,得到了广大村民的一致好评和认可。随之而来,社会各界人事也大力赞助支持,让他们有充足的经费排练节目,使得他们的表演也越来越丰富,越来越精彩,让广大村民更进一步了解咸水歌和粤剧,也给广大村民增加了很多欢乐时光。如今泥洲粤乐社是沙田镇唯一一支由村自行组织的社团,也得到了镇委镇政府的认同。
积极传承咸水歌文化
经过她多年来的不解努力和坚持,一次次为群众表演和讲解咸水歌,在人们心目中她已经是咸水歌的代表。在2017年11月,她被评为东莞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咸水歌的代表性传承人,被授予这个称号时她自己也很惊喜。
如今,她不但是东莞市级咸水歌传承人,也担任了教小学生唱咸水歌的老师。在业余时间,她经常受邀请到东莞市多个镇的小学里教导小学生唱咸水歌,刚开始学生们不认识咸水歌,也没有听过,因此也不是很感兴趣,但叶敬银并没有气馁,先从咸水歌的历史讲解,让学生了解咸水歌是我们疍家人平时劳作时的歌曲,是我们祖先辈辈相传的,歌曲中反应的是他们当时质朴的生活状况,从打鱼为生到围海造田,歌曲中以简单明了的歌词和音调传唱人们的生活情景,通过叶敬银的一翻详细的讲解和悉心教导,学生们慢慢开始对咸水歌产生兴趣,也很乐意学习咸水歌。如今,很多小学生都会唱咸水歌,为咸水歌的传承注入新鲜活力。
“希望通过自身的大力宣传和推广,从而让身边更多的人认识咸水歌,感受它的魅力,也让咸水歌的风采展现在人们面前,为咸水歌的传承做贡献。”叶敬银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