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田数字报

2019年08月27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两代人传承手艺 近四十载月饼情

新闻作者:  发布时间:2019-08-27  查看次数:599次  

        又是中秋节将至,月饼是这个节日最具有代表性的名词。如今应节的月饼几乎都是用机器大量生产,欠缺“人情味”,不过在我镇西太隆村东太隆组有一间不起眼的饼店则例外,虽然实现了月饼制作的半自动化,但在关键环节和重要步骤一直延续着制作的传统,近四十年过去了,这个饼店依然在,不少周边的邻里也依然记得这个味道。在这家本土的民间小作坊里,49岁的方启来师傅,从1982年开始跟着父亲学做月饼手艺,一直坚持父亲做月饼的手艺传承到现在,至今已经有近四十年。

12岁随父学艺  37年依然坚守

        37年时间说短不短,说长也不长,但用37年时间的时间依然坚持做一件事却也不多见。方启来从12岁开始跟着父亲学习做饼手艺,从那时候起,每年的中秋节前,都坚持做月饼,这一做就是37年。

        据方启来介绍,当初他年纪小,也没有其他想法,就觉得学一门手艺以后就可以养家糊口,所以就跟着父亲学起了做饼。“做饼这个工作还是挺累的,里面有挺多技巧要学习,如果其中一个环节没有做好,可能导致做出来的饼外表、馅料、口感有出入,会影响口碑。”方启来说,为此从学艺之初,就非常用心学。从1982年开始直到2009年,方启来一直都跟着父亲,2009年后父亲退休了,他就接过了饼店,并一直做到现在。

        如今,包括方启来自己在内,店里共有五个人,所有工人也都是街坊邻里。据他介绍,每年的农历七月份左右店里都会做月饼,其中主要以豆沙、莲蓉馅为主。对方启来而言,做月饼37年到现在,中秋节前做月饼已经成为店里常例,不是因为中秋节做月饼能赚多少钱,每年的很多订单基本都是街坊邻居等一些老客户。方启来说:“按照往年的订单,中秋节前后应该可以卖出3000盒左右,这些单基本都是老客户,这些人每年到这个时候就会打电话来订做。”

饼店搬迁反而吸引更多客户

        在我镇西太隆村东太隆组,有一栋比较老旧的房子,门口莉民来饼店五个红色大字相比于老旧的房子格外醒目,打开铁门一走进饼店,就迎来一阵阵烤饼香味。走进生产车间,只见几个工人正在忙碌着。

        据方启来介绍,此前,他的饼店并不在沙田,而是在厚街,因为原来的饼店地方太小,所以才选择搬到沙田。“1998年前,我们家的饼店一直都在厚街,后来才搬到沙田,这个店名也是搬到沙田后换的,以前店名是用我父亲的名字命名的。”方启来表示。

        方启来说:“本来以为饼店换了地方换了店名后销量会受到影响,没想到搬到沙田后,周边的不少邻里也都来帮衬,而且口耳相传介绍给亲戚朋友,加上原来厚街店里的老客户,总体销量反而增加了不少。”方启来表示,也许是因为我们一直以来都坚持质量有保证,做良心月饼宗旨的原因,我们的回头客比较多。

        据了解,方启来的饼店是我镇仅有两家取得正规营业执照生产月饼的小作坊之一,为此方启来对此更加珍惜。在他看来,能获得执照代表得到有关部门认可,他就能更有信心做出让街坊老客户吃的放心的月饼。

饼店盼得到传承

为街坊邻里留住这个味

        从1982年到2019年,方启来一直坚持做月饼,没有间断过。他觉得,现如今做月饼更多的是有一种情怀寄托。“现在市场上很多各式各样的月饼出售,但很大一部分厂家为了节约成本,全用机器制作,对于很多老一辈的人来说,这些月饼总是差了一些以前的味道。我们的饼店虽然不算百年老店,但也是坚持了几十年的店,手艺也是以前传下来的,味道、口感一直也没有变。”方启来表示,自己也想一直把这个店传下去。

        但目前方启来的两个孩子都没有太大意愿学习做月饼手艺。“现在的年轻人有自己的想法,也不强求。只是觉得等我年纪大了,不能再做月饼了,这个店可能也就停了,很多街坊就吃不到了,有点可惜。”方启来感叹到,自己一定会坚持做下去。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CopyRight 2017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沙田镇虎门港宣教文体局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技术支持:路虎科技 电话:400-8397-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