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8日,广东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广东自贸试验区联动发展区建设新闻发布会。据悉,近期,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在广州、深圳、珠海、汕头、佛山、韶关、惠州、汕尾、东莞、中山、阳江、湛江、茂名共13个地市设立广东自贸试验区联动发展区。此举为更好地发挥广东自贸试验区辐射带动作用、促进广东区域协调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
具体来说,广东将从5个方面推动联动发展区建设,其中,复制推广广东自贸试验区改革创新经验,是联动发展区建设的首要任务。 东莞有37项率先复制推广的改革创新事项。东莞联动发展区总面积为56.244平方公里,涵盖滨海湾片区和虎门港综合保税区及东莞港沙田港区片区,其基本思路为加快与南沙片区在现代物流等领域联动创新,探索与前海建设深莞深度融合发展先导区,积极与横琴片区开展在海洋经济等特色领域的合作。
东莞获批建设广东自贸试验区联动发展区,将为东莞改革发展、打造最优营商环境、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带来新的重大机遇。受访专家表示,东莞应以联动发展区建设为抓手,依托广东自贸试验区开放平台优势和创新经验溢出效应,通过与自贸试验区“联动试验、协同创新、资源共享”,探索形成一批产业结合度更高、富有东莞特色的改革创新成果,带动全市共享自贸试验区改革红利,提升区域综合竞争力。
据了解,东莞虎门港综合保税区于2019年12月通过八部委联合国家验收,2020年5月正式封关运作。该区域规划面积2.237平方公里,已通过验收的一期占地1.26平方公里。目前,区内建成仓库仓储总面积约25万平方米,区内企业33家。主要业务类型包括保税仓储、简单加工、全球采购分拨、供应链配送以及保税加工等,几乎涵盖保税全链条业务。据介绍,广东自贸试验区自2015年成立以来,在以制度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目前已累计形成584项制度创新成果,在全国复制推广了41项、全省复制推广146项改革创新经验,广东自贸试验区各项经济指标位列全国自贸试验区前列,年税收收入超过1000亿元,外贸进出口近2万亿元,实际利用外资超过550亿元。